事实上,早在2017年4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同志就在《中国能源报》发表文章,谈对绿证与配额制的思考。
珠海供电局相关负责人打趣说道。珠海供电局生产技术部负责人介绍,珠海近年来不断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把先进的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城市配电网中,配电线路或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通过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自动隔离故障,并通过环网转电恢复用户供电,实现故障自愈,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停电。
精益为擎 全面减少停电影响最好的供电服务就是像水和空气一样,用户每天都在用,但无需特别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简单来说就是不停电,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据了解,该局在2018年已实现馈线自动化覆盖率91.42%,线路可转供电率97.39%,电网故障自动恢复能力位列广东电网第一。此后,珠海供电局从设备、技术、管理流程等方面寻找提升方法,全局围绕提升供电可靠性不断寻找优化工作的方法。按照计划,预计到2020年,珠海将形成南北中三个方向对澳门供电全220千伏电缆通道,全面提升对澳门供电保障能力与抗灾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停电就意味着没法开工,无法按期交货;对于海关、口岸、宾馆等对外窗口来说,停电甚至会影响珠海的对外形象。
珠海,中国首批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使命。段光辉回忆,凭借毗邻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优势,珠海供电局主动向成立更早的港澳电力公司学习成熟的电力管理经验。因为智能制造不是靠几个老师傅的精湛手艺,分布式生产的质量和集中大生产没有什么区别,这让一些企业的制造车间可以抵近市场。
电力改革也是一味强调降低电价,强调市场化竞争,却忽略了将支持应用发展和普及新技术作为主要方向,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是一种本末倒置。如果国家电网将追求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而不再是一味追求大电网、特高压的发展模式。尽管在节能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仍处于较高水平,节能潜力非常巨大。随着输气能力达到380亿立方米/年的中俄天然气东线即将供气,沿海大量LNG接收站投运,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都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将呈现较快增长,我们必须为这些投入留出足够的市场空间。
水电仍有一些项目可以开发,特别是西南地区,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建设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那么发电企业还能够由着性子建电厂吗?政府还能够拍着脑袋做规划吗?银行还会闭着眼睛放贷款吗?能源规划不能再是协调平衡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是要为他们找到新旧动能转换的契合点,推动他们跟随时代和技术进步的方向找到新的出路,而不是在传统的路径上一条道走到黑。这必将加速中国减少石油消费的内在动力,在现有的技术上,燃油交通已经可以由电能替代并全力加速。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5年时间,全省煤炭消费争取净压减5000万吨的目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未来对中国的遏制延伸到石油或在所难免。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结构复杂的商品相当程度上是依赖中国高度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而这些产业链很难在全球再次被重新复制。不断降低的工商业电价破坏了节能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氛围,也阻碍了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管理的推进,同时也压抑了企业采用高效节能技术的意愿。这一指标说明我们的发电、输电和配电系统利用效率都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也说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严重滞后。
但是,长期看高载能产品的转移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中美脱钩不可避免,中国产业升级持续推进,这些产能转出中国或逐步淘汰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将在十四五期间或更长的时间逐步显现。汽车的备件厂也将他们的各种零配件生产线抵近到整车组装厂周边生产,减少运输包装成本。
这种趋势在新的地缘形势下或被加快推进,而电动汽车的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在行驶里程和性价比、安全性等方面正在接近替代临界拐点。这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守纪律的劳动人口,竞争充分的市场和勤奋好学的企业家与员工,这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才可能造就。
天然气是最清洁高效的一次能源,可以靠近需求侧进行能源转化。电厂的发电机组容量越来越大,要上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热电联产也要搞到三十万千瓦的机组。在需求侧管理方面江苏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这一次也为全国树立了一个榜样,特别在国家电网三型两网转型中,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对电网、电源的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设他们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和配送体系,无人工厂、无人仓储,发展智能生产、智能施工,都成为一种快速生长的新生态。向中国这样的文化,最容易形成羊群效应,一个头羊冲破围栏,千百只羊就会紧随其后,就会向潮水一样一拥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能源四个革命时,首先强调的是消费革命,他要求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有没有落到实处?随着新一轮电力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有效的制度设计,要求售电企业要加强对需求侧进行管理,要求发电企业和用户进行更有效的互动,不是一味地进行价格竞争,而是更加积极地通过需求侧管理来优化用户的用电负荷并通过节能减少电费。
国家电网正在研究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的削峰填谷的技术应用,如果到2025年保有2000万辆电动汽车,每辆车在高峰时段可以向电网平均反送10千瓦时电力,就可以削峰相当于2亿千瓦的尖峰负荷。国网这一转型对于未来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将有深远的影响,也对电力规划影响巨大。
工业人口的就业会被信息技术支持的智能化替代,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向服务业,同时制造本身也会与服务业相融合,特别是物流业和维修业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我们中国人和我们的文化能够延绵5000年经久不息,关键就是一个变字,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不断的与时俱进。
现在,在外部威胁的激励下,开始向创新型国家和信息化社会快速转型,这种转型的速率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如果按照年利用5000小时计算,目前火电机组富裕容量达到29.5%。
中国建国后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农耕社会进入初始工业化的进程。能源本身就在向电集中。美国能源部发现节能灯对提升社会能效的效果最为显著,一个节能灯可以节约85%的电耗和负荷,数以亿计的节能灯具所产生的效益可想而知。中国的智能大转型将在十四五形成爆发趋势,因为头羊们已经冲破了围栏,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和政策瓶颈能够束缚他们。
都是需要我们非常冷静客观地,跳出自我既得利益格局和排除行业壁垒来分析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让我们的事业走向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7月,在电力负荷急剧攀升的情况下,江苏省通过需求侧响应削减了402万千瓦的尖峰负荷,相当于全省负荷的3.82%。
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技术,还需要有新的项目支持技术的不断完善进步,要维持必要的发展规模。负荷较大幅度增加,而用电量增长了了,显而易见,电力消费的确开始受到了经济放缓的影响。
中美利益格局的重构,深刻影响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也会影响世界的经济利益格局,也必然波及到能源。之所以这一指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前些年国资管理部门、国有发电和电网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不注重效率和效益的发展理念存在因果关系。
燃煤火电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不断降低污染排放、不断降低单位发电煤耗,同时加强调峰能力和实现热电等功能多元化。其尖峰时段的最大平衡缺口1050万千瓦,而这一缺口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暂,对于相应的电网和电源建设效益极差,如果通过有效的需求侧管理措施能够削峰填谷,这一缺口就无需弥补。随着中国的国土建设高潮即将过去,对于钢铁、水泥、焦炭等高能耗产品的需求峰值也将过去,对应的电力高速增长趋势需要也将越过峰值。在十四五期间,中国还要继续推进能源结构的转型,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和风电,其中东南沿海的风电将成为新的重点,在总的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前途下,要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
传统工业更多的利用燃料产生热力,而智能制造将更多的依赖于电力。特别是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不仅可以就近发电供电,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余热供热制冷,大大减少制冷电耗,更好地为电网削峰填谷,并增加供电的可靠性。
2019年上半年,火电设备利用率非但未能继续增加,比2018年上半年还减少了60小时。在经济快速扩张,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状况下,这一问题容易被掩盖,经济一旦进入新常态矛盾就会显现出来。
成为共建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与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经济发展模式从规模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